稅法基本要素是指各種單行稅法具有的共同的要素的總稱。一般包括總則、納稅義務人、征稅對象、稅目、稅率、納稅環節、納稅期限、納稅地點、減稅免稅、罰則、附則等項目。

一、總則
總則主要包括立法依據、立法目的、適用原則。
二、納稅義務人
納稅義務人也叫納稅人,是稅法規定直接負有納稅義務的單位和個人。
與納稅人相關的概念:
1、稅負轉嫁。就是納稅人不實際負擔所納稅款,而通過經濟活動將全部或部分稅收轉嫁給他人負擔。
2、負稅人。稅負轉嫁后,實際負擔稅款者就是負稅人。
3、直接稅與間接稅。以稅負能否轉移把稅收劃分為直接稅和間接稅。直接稅納稅人就是負稅人,例如個人所得稅和企業所得稅。間接稅,納稅人繳納的稅款,最終由終端消費者承擔,例如增值稅和消費。
4、代扣代繳義務人和代收代繳義務人。前者是指在向納稅人支付費用時,有義務代扣代繳其應納稅款的單位和個人,例如,用人單位發放工資時代扣個人所得稅。后者是指在向納稅人收取費用時,有義務代收代繳其應納稅款的單位和個人,例如,受托方在向委托方收取應稅消費品加工費時,代收代繳委托方應該繳納的消費稅。
三、征稅對象
征稅對象又叫課稅對象、征稅客體,是指稅法規定的對什么征稅,是征納雙方權利義務共同指向的客體或標的物,是一種稅區別于另一種稅的重要標志。
征稅對象按其性質不同,通常劃分為流轉額、所得額、財產、資源、特定行為等五大類,相應的稅收實體法按征稅對象大致分為以下五類:
商品和勞務稅類:增值稅、消費稅和關稅。
所得稅類: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和土地增值稅。
財產和行為稅類:房產稅、車船稅、印花稅和契稅。
資源和環境保護稅類:資源稅、環境保護稅和城鎮土地使用稅。
特定目的稅類:城市維護建設稅、車輛購置稅、耕地占用稅、船舶噸稅和煙葉稅。
與征稅對象相關的概念:
1、征納雙方。征稅主體是代表國家行使征稅職責的國家行政機關,包括國家各級稅務機關和海關。納稅主體是履行納稅義務的人,包括法人、自然人和其他組織。征稅主體和納稅主體統稱為征納雙方。
2、稅基。又叫計稅依據,是據以計算征稅對象應納稅款的直接數量依據,是對征稅對象量的規定,按照計量單位的性質劃分為價值形態(從價計征)和物理形態(從量計征)。例如,應納稅所得額是據以計算所得稅應納稅額的數量基礎,占用土地的面積是據以計算耕地占用稅的數量基礎。
3、應納稅所得額和應納稅額。前者是所得稅的計稅依據,后者是按照稅法規定,經過計算需要繳納的稅收金額。
4、價內稅與價外稅。前者價款包含稅款,銷售方取得的價款就是其銷售款,消費稅就是典型的價內稅。后者價款不包含稅款,銷售方取得的價款包括銷售款和稅款兩部分,增值稅就是典型的價外稅。
四、稅目
稅目是在稅法中對征稅對象分類規定的具體的征稅項目,反映具體的征稅范圍,是對征稅對象質的界定,代表征稅的廣度。并非所有稅種都需要稅目,例如,企業所得稅,一律按照征稅對象征稅稅款。有些稅種需要規定稅目,例如消費稅,一般都規定不同的稅目,沒有列入稅目的,則不屬于應稅項目。
五、稅率
稅率是對征稅對象的征收比例或征收程度。稅率是計算稅額的尺度,也是衡量稅負輕重與否的重要標志。代表征稅的深度。我國現行的稅率主要有:
(一)比例稅率
即對同一征稅對象,不分數額大小,規定相同的征收比例。比例稅率又分為三種:
1、單一比例稅率。是指對同一征稅對象的所有納稅人都適用同一比例稅率。
2、差別比例稅率。是指對同一征稅對象的不同納稅人適用不同的比例稅率,我國現行稅法又劃分為以下三種類型:一是產品差別比例稅率,例如,消費稅、關稅等;二是行業差別比例稅率,例如增值稅等;三是地區差別比例稅率,例如城市維護建設稅等。
3、幅度比例稅率。是指對同一征稅對象,稅法只規定最低稅率和最高稅率,各地區在該幅度內確定具體的適用稅率,例如契稅。
(二)超額累進稅率
超額累進稅率是指把征稅對象按數額大小分成若干等級,每一等級規定一個稅率,稅率依次提供,但每一納稅人的征稅對象則依所屬等級同時適用幾個稅率分別計算,將計算結果相加后得出應納稅款。為了簡化計算,也可采用速算法。例如個人所得稅。
(三)定額稅率
定額稅率是指按征稅對象確定的計算單位,直接規定一個固定的稅額。例如,城鎮土地使用稅和車船稅等。
(四)超率累進稅率
超率累進稅率是指按征稅對象數額的相對率劃分若干級距,分別規定相應的差別稅率,相對率每超過一個級距,對超過的部分就按高一級的稅率計算征稅。例如土地增值稅。
六、納稅環節
納稅環節是指稅法規定的征稅對象在從生產到消費的流轉過程中應當繳納稅款的環節。例如資源在生產環節納稅,增值稅在流通環節納稅,所得稅在分配環節納稅。
七、納稅期限
納稅期限是指稅法規定的對稅款繳納時間的限定。
與納稅期限相關的概念:
1、納稅義務發生時間。是指應稅行為發生的時間。
2、納稅期限。是指每隔固定時間匯總一次納稅義務的時間。
3、繳庫期限。是指將應納稅款繳入國庫的期限。
只要應稅行為發生了,無論價款有沒有收到,都應當在納稅期限匯總報稅,并在規定的繳庫期限將應納稅款繳入國庫。
八、納稅地點
納稅地點是指根據各個稅種納稅對象的納稅環節和有利于對稅款的源泉控制而規定的納稅人的具體申報繳納稅款的地方。
九、減稅免稅
減稅免稅是對某些納稅人和征稅對象采取減少征稅或者免予征稅的特殊規定。
十、罰則
罰則是指對納稅人違反稅法的行為采取的處罰措施。
十一、附則
附則規定與各種單行稅法精密相關的內容,例如生效時間等。